產值近 2 千億,國產車被預言 5 年玩完

0
1864

台灣的國產車,即將消失了嗎?

近年來國產車市占遭到進口車侵蝕已不是新聞,但國產車可能會消失的震撼彈,來自台灣汽車龍頭和泰汽車的國產大型房車,被市場喻為豐田(Toyota)神車之一的「Camry」,居然也即將退出國產的行列了。

Camry 在 2015 年銷售 9,300 輛,首次年銷量不到萬輛,今年截至 10 月則跌至不到 5 千輛,預估全年也僅 6 千多輛。從 1 個月高峰時 2 千多輛,逐年掉到平均只剩 500 輛的規模,讓總代理和泰與原廠日本豐田做出下一代改款將改採進口的決定。

近年國產車節節敗退,2005 年台灣車市高峰,當時國產車市占高達 86%。今年急轉直下,9 月單月銷售量,國產車市占率一度只剩 52%,「保 5」成為今年各國產車廠最重要的任務。

「再這樣下去,5 年內國產車就要消失,」一位在車界已 40 年的汽車經銷商悲觀的預測。

「Camry 是被 RAV4 給打趴的,」一位豐田體系的主管說。近年來,全球都吹起一股休旅車風,成長速度遠高過一般房車,但豐田在台灣並沒有國產化的休旅車,而引進 RAV4,強打「日本原裝進口」,成功連續 6 年搶下台灣休旅車市冠軍,只是一樣價格帶,也侵蝕 Camry 的生存空間。

輸在配備不如人
國產車光模具得攤提多年

「他們有經濟規模,光講 Suzuki,在日本生產,一個車型也可以賣到 1 年 10 萬台,但我們再怎麼拚老命,一個車型 1 年就 1 萬台,」裕隆日產總經理李振成無奈的說。

一位日系國產車廠的主管分析,一輛國產新車要製作 3 千套模具,因為量少,每個模子要攤提好幾年。「但進口車是只要有改款,立刻就可以引進最新的車。」而且,國產車從計畫到開模、與零件商開發零件,到生產上市,最少要 3 年時間;但近兩年,全球各車廠的主、被動安全配備發展神速,例如車道偏移、盲點偵測系統等,甚至是 6 具安全氣囊都變成標配。和進口車一比,國產車就顯得又貴、配備又不夠齊全。「人家都用最新的,來打我們落後一到兩年的產品。」

因成本考量而配備不如進口車,是國產車競爭力不足的另一主因。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去年底高價請來五月天代言的豐田新車「Sienta」。

為了接棒計程車運將最愛的 Wish 以及商用車 Innova 兩款車,和泰推出 Sienta 應戰,想要用一款車吃下兩個區隔市場。但上市半年,每個月平均約 1,100 多輛,遠不及當初規劃的 6 成。今年中即再推出限量特仕版,居然罕見的降價 5 萬元,企圖挽回頹勢。

豐田在台灣成立的製造廠國瑞與和泰開了多次反省會,檢討這輛應晉升「神車」的 Sienta,為何銷售不如預期,也拖累和泰在台灣市占率在今年累積至 10 月止跌破 3 成。

澳洲前車之鑑
最後車廠熄燈,重傷就業

Sienta 標配 2 具安全氣囊,到最頂級款才有 4 具氣囊,且全系列都無盲點偵測與車道偏移系統。意識到消費者在這一年來被進口車慢慢教育得越來越重視安全配備,12 月,Sienta 即會補上這些落後於進口車的配備。

11 月,裕隆日產的 Super Sentra 改款上市,就不斷強調新增了盲點警示、後方車測警示等系統,當然,6 具安全氣囊也一個不能少。

今年 10 月,澳洲最後一個車廠,通用汽車的霍頓(Holden)製造廠熄燈。10 月初,豐田也才關閉在澳洲的工廠,一家家車廠拉下大門,宣告澳洲的汽車工業走入歷史。加上周邊零件供應鏈也瓦解,澳洲政府估計,這讓澳洲失去 210 億澳元(約合新台幣 4,853 億元)的產值,當然還有大量就業機會。

根據車輛公會統計,台灣汽車產業的產值在 2005 年達到高峰,為 2,309 億元,到去年只剩 1,906 億元,而包括協力廠商在內的就業人數,也減少了兩萬多人。「我們很怕變澳洲,因為形勢看起來很像啊!」一位國內車廠員工很擔憂。

台灣政策失格
取消優惠後應提新對策

政府在取消國產車自製率的貨物稅減免獎勵及進口配額後,幾乎已無汽車產業政策,但政府也不是只能兩手一攤,全然無計可施。

例如,國內汽車總量裡,超過 20 年的高齡車達 92 萬輛,台灣人換購新車時的前車車齡,在去年達到史上最老,平均約 16 年。政府雖推汽車汰舊換新,貨物稅可折抵 5 萬元的措施,但因欠缺強迫退場機制,大家寧可將就著開。

站在環保、安全以及經濟發展的考量,政府也可學學日本,對老車加重稅負,或祭出例如限制上路路段等手段,讓這群對車價較敏感的車主,轉而購買養車維修成本低於進口的國產車,讓產業關聯性極高,有火車頭工業之稱的台灣汽車產業,不至於步上澳洲後塵。

 

文章出處:http://lnk.pics/4D8H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