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市場經濟學!今天一個漲、明天一個跌 從蔬果供需看懂房地產學問

0
1405

真正的菜市場經濟學

不知不覺,固定到濱江市場買菜也好幾年了。最近都流行菜販政治學,其實市場才真正是一個研究經濟學的好地方。

濱江市場每五年重抽一次攤位,我已經經歷第二次了。上一次的變化不是太大,但這一次的變動,讓人覺得恍若是走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菜市場。

每一個熟悉的攤位都換了位置,不知道到哪去買想買的菜。市場中心的位置,還多了一攤文青風的菜攤,東西是不錯,但價格也是其他菜攤一般菜的好幾倍。

本來有點擔心他活不活得下去,後來發現他假日的生意其實不錯。年輕的女性顯然願意多花一些錢,買一些比較精緻的食材。畢竟好心情是無價的。

市場攤位與攤位之間的距離很短,但在那樣的空間裡,差個一兩步、轉一個彎,生意就天差地別。濱江市場裡的東區、西區、信義區,不過就是100公尺的距離。天堂與地獄的差距也就如此而已。

小小的市場裡,有清楚、易懂的房地產學問

價格如同股市般的變動 從市場蔬菜學股市

蔬果價格本來就敏感,同樣一個東西,今天一個價、明天一個價,早上一個價、中午一個價。箇中自有一切供需的道理。什麼是買方、賣方市場,機會成本,看過就清楚

不管政府怎麼說,過去這一年多菜價真的是沒貴過。往年三星蔥貴的時候一斤200、300,連蔥油餅店都收攤,去年一整年最貴才剛破100。

往年除夕小黃瓜可以貴到100,今年只有一半多。一條10元的蘿蔔、一把10元的青菜,一邊買得很開心,一般又替菜農覺得不值。隔著幾百公里外,也能想像他們欲哭無淚的樣子。

市場裡有一個我固定買的豆腐攤。大市場的豆腐攤不單賣豆腐,豆乾、千張、麵腸、烤麩、筍絲、榨菜、海帶,無所不包。單單筍子就有筍乾、筍絲好幾種,豆皮又分生的、炸過的,樣樣不同。

東西太多、太雜,毛利不高,完全靠量來補。剛開始往來的時候,遇到不會處理、保存的食材,想多問兩句,有時老闆也不太理。

往來久了,才有機會聊個兩句。

菜貴的時候買豆腐要早點,菜便宜的時候可以晚一點」這是豆腐攤老闆在我幾次撲空買不到之後,告訴我的心法。

過往只知道菜之間有替代效果。這樣菜貴了,主婦自然會去找便宜的替代青菜。如果「菜王」高麗菜崩盤了,其他的菜一定都倒楣。

但青菜的替代品不只是菜而已,豆腐也是。如果青菜都很貴,12元的豆腐一炒一大盤,頂一道菜綽綽有餘。

菜價高的時候,11點整個濱江市場買不到一塊板豆腐。菜價便宜的時候,12點多豆腐還一堆賣不掉。

市場旁有一家24H的蔬果批發,兩、三周前一顆殺好的鳳梨只要40。以往最便宜、最盛產時也要50,讓我著實大吃一驚。沒多久,新聞就爆出鳳梨崩盤的新聞。

一個市場裡,可以看到這麼多的產銷問題。如果那些官平日多走幾趟市場,斷然不會離譜成這樣。

 

文章出處:https://group.dailyview.tw/article/detail/11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