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十大財經新聞!除了中美貿易戰、台股震盪,你還記得499之亂嗎?

0
2189

【1】貿易戰沖垮台股

2018年最重要財經大事,莫過於中美貿易戰。兩大強權角力,直接傷害彼此出口到對方的產品銷量,雖然在阿根廷G20峰會上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,協議將在90天緩衝期間加緊談判,但同時美國司法部仍指控中國派遣商業間諜,連同加拿大以美國要求為由,扣留華為財務長、創辦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,事件更是震驚世界,顯見美國遏制中國霸權,是透過各種途徑步步進逼;隨著油價暴跌、美國經濟放緩跡象日益明顯,全球經濟走過近10年榮景,會不會因此停滯,勢必決定2019年趨勢走向。

 

對台灣而言,無數台商的大陸產線受美國制裁波及,紛紛遷廠、轉移產能,是這次貿易戰當中最顯著的影響;除了回流台灣,東南亞是他們普遍選擇的落腳處。

舉例來說,台達電7月收購泰達電股權,就有分散產線的用意,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也證實,公司正在印尼巴淡島設置新廠,越南方面也在尋找機會,另一電子大廠正崴則以台灣、緬甸為新生產基地,為避開地緣政治風險,新一輪台商大遷徙正如火如荼上演。

 

資本市場最忌諱不確定性,美國股市在貿易戰陰霾下,10月分頻頻重挫,連帶讓外資大舉賣超台股,影響所及,台股甚至出現史上最嚴重下跌-重挫660點,大盤也失守萬點關卡。有鑑於台股全年被外資「提款」逾3千億新台幣,若貿易戰情勢升高,台股恐將面對更嚴峻的賣壓考驗

【2】iPhone銷量欠佳,蘋果十年來最大挑戰

 

這可能是iPhone問世迄今,挑戰最艱困的一年。今年中,蘋果一度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越一兆美元的上市公司,股價最高站上233美元,享盡風光,但推出三款新iPhone以來,市場反應普遍欠佳,隨即陷入一連串惡夢!

首先,當預期今年新機將會略減售價,新上市的iPhone XS MAX反而加價、一舉成為史上最貴iPhone,稍晚開賣的iPhone XR及降價後的iPhone 8、iPhone X,成為公認「性價比最高」首選。

 

正因為新款售價太高,遠遠超過玩家預估值,買氣急速降溫,緊接著業界傳出消息,供應蘋果3D感測零組件的Lumentum公司被「大客戶」減少訂單,股價隨之重挫,連組裝廠鴻海及和碩也有砍單情況,「蘋果不甜了!」這個市場最憂慮的惡夢,終於成為現實。11月公告財報起,蘋果乾脆取消發表iPhone銷售數量,更坐實了外界揣測。

 

禍不單行,蘋果與高通間的侵權訴訟也不利於己。日前,中國、德國法院接連頒布在國內中止iPhone銷售的禁令,雖然範圍僅限於舊款手機,但在中國其他城市,高通仍有針對iPhone XS等三款最新手機的禁制令,尚未獲法院裁決,若出現新禁令,蘋果被迫妥協的可能性將越來越高。

種種不利因素疊加,讓蘋果股價從高點重挫36%,早已進入空頭。如此虎頭蛇尾的走勢,不免讓人對來年科技股表現憂心忡忡。

【3】鴻海營運陷入困境

 

長期囊括iPhone組裝訂單的鴻海,今年表現也不理想。最初備受矚目的子公司工業富聯(FII),雖然僅用36天就通過中國證監會審議,順利於6月初掛牌上市,但蜜月期意外提早結束,從最高26.36元人民幣盤旋直墜,跌至10月底最低價的11.11元,跌幅竟然達58%,新股行情只能用慘烈形容。

分拆子公司掛牌之餘,鴻海正多路並進、力圖轉型。例如在iPhone銷售下滑之際,彭博社率先披露鴻海內部文件,指iPhone事業群將裁減10%非技術人員,減少開支60億人民幣,公司整體削減支出達200億人民幣(890億新台幣)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回應,鴻海並非裁員,檢討費用、人員行動一如往年,惟今年提早、更深入執行,言下之意似未全盤否認彭博社報導。

由於一連串利空,鴻海自去年股價高點122.5元一路下探,甚至跌破70元大關,今年鴻海祭出首次現金減資、每股減資2元,也令市場頗為驚訝。12月中,在董事長郭台銘個人增加2萬餘張持股消息曝光後,股價重回70元關卡。

【4】捍衛新台幣20年,央行總裁彭淮南卸任

 

2月26日,央行前總裁彭淮南正式卸任,結束中央銀行長達20年的「彭淮南時代」。在職期間,彭淮南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,網通泡沫和金融海嘯等三大國際金融事件,也曾堅守崗位、與業界挺過921大地震和2006年時的雙卡風暴等挑戰。

歷年來,彭淮南強勢的領導風格與堅定捍衛新台幣匯率的作為,雖招致兩極評價,但讓新台幣波動幅度小於其他貨幣,也讓出口廠商更有競爭力;對比2001年時,國內銀行業逾放比一度高達11%,如今逾放比只剩下0.28%,這些都是彭淮南多年來穩定金融的成果。

【5】帶領台積電空前佳績,張忠謀正式退休

今年還有一位功成身退的財經領袖,就是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。今年6月股東會後,張忠謀正式退休,其餘董事全部續任,原來的雙執行長劉德音、魏哲家全面接班,由劉德音擔任董事長、魏哲家任執行長。

 

回顧2009年6月11日,張忠謀由董事長重新兼任總執行長,消息一度震撼市場與全球半導體業界,9年過去,台積電獨霸地位顯較當年更上層樓,這可從近日英特爾宣告將退出晶圓代工業務看得出來。

數字會說話,金融海嘯期間最低跌至36.4元的台積電,今年最高價漲到268元,總市值逼近7兆新台幣。意味著長期持有台積電的投資人,獲利將超過6倍之多,這,就是張忠謀創造的最可貴價值。

然而交接後不久,台積電就發生牽連各廠區的電腦病毒感染事件,影響雖快速弭平,但突顯台積電並非沒有弱點;眼下最重大的挑戰除了景氣,還有宿敵三星積極推進晶圓代工業務,這些中長期的課題,都將繼續考驗張忠謀接班人們的智慧與能耐。

【6】衛生紙、499、麥當勞買一送一  「年度三大亂」

 

3月搶囤積衛生紙,5月又站在長長人龍中、等待更新每月499元上網吃到飽的電信費,這是你嗎?今年兩次意想不到的價格調整,讓台灣人一窩蜂搶購、熱愛排隊的習性,成為國際焦點。

先是農曆春節後不久,媒體指紙漿價格去年大幅反彈,量販通路將全面調高衛生紙售價,各大賣場隨即出現人潮、搶在漲價之前囤積衛生紙,全台實體店面的衛生紙庫存幾乎一掃而空,引來公平會介入調查。

一個多月後,中華電信為反擊遠傳、台哥大專為軍公教用戶設計的「499吃到飽」資費方案,董事長鄭優拍板推出為期一周、不限制客戶身份的「全民499吃到飽」方案。起初一兩天並沒有明顯人潮,第三天開始全台各中華電信門市皆大排長龍,第一線服務人員甚至通宵加班至凌晨1、2時。期間各種亂象,讓輿論痛批中華電信規劃失當、違反法令讓勞工超時工作。

 

到了8月底,連鎖速食龍頭麥當勞為慶祝代言人戴資穎在亞運奪金,推出特定餐點買一送一活動,再度引出驚人排隊潮:當天所有餐點皆賣到庫存見底,銷量比平日高出數十倍,員工普遍忙到深夜才休息。隔日麥當勞為體恤員工,更祭出全台分店休假一天的創舉。學者認為,這種一呼百應的促銷手法屢屢收到驚人效果,反應消費者花錢意願低,希望盡可能將開支花在刀口上。

【7】比特幣大崩盤

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,在去年此時仍不可一世,大有取代實體貨幣的氣概,短短一年,價格竟然上演大跳水,包括以太幣,萊特幣,EOS等虛擬貨幣在內,整個「幣圈」人氣也徹底崩盤。

比特幣在2017年底最高站上19,345美元,今年來卻反覆走跌,下半年越跌越兇,12月17日甚至跌至3,200美元,對照高點,相當於只剩下17%的價值。加總挖礦「礦工」的硬體設備、電力等週邊成本,損益平衡點大約在4,200美元,低於這個價位即是無利可圖,跌破4千美元的比特幣引發投資人停損,在中國大陸,原價上萬人民幣的二手虛擬貨幣礦機,現在只要幾百元就能買到。

 

受虛幣泡沫爆破影響,GPU大廠輝達(nVidia)股價急轉直下,已經從292.36美元腰斬逾半,連台積電的代工訂單也受到衝擊。至於原訂上市的比特幣運算晶片兩大龍頭-比特大陸、嘉楠耘智,掛牌計畫可能也跟著煙消雲散了。吹捧出來的虛擬貨幣美夢,現階段看來已經告一段落。

【8】馬斯克「一張嘴胡累累」  特斯拉營運否極泰來

如果票選年度最荒唐企業領袖,特斯拉前董事長馬斯克肯定是大熱門。馬斯克今年讓人多次見識到行事「不拘小節」的態度,這類事件一再打亂公司營運部署、重傷股價,因此已無法用「個人風格強烈」來形容。

今年5月,他先是在電話會議上痛斥發問的分析師「問題愚蠢又無聊,下一題!」隨後又在直播受訪時,對著鏡頭抽大麻、喝威士忌,讓觀眾全都驚詫不已。越來越多人質疑他治理公司的能力:「馬斯克根本失控了!」

 

更嚴重的是,他在年中透過推特發文、指出將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私有化,甚至表示資金已經到位。消息刺激股價大漲後,馬斯克又宣稱中止了私有化計畫,導致美國證監會介入調查,甚至指控馬斯克涉嫌證券詐欺。最終,馬斯克和特斯拉各被處以2千萬美元罰金,馬斯克本人也被禁任董事長3年,職務由特斯拉現任董事,現年55歲的澳洲Telstra電信營運長鄧荷姆(Robyn M. Denholm)接掌。

即便特斯拉隨後繳出令人驚豔的財報、大大舒緩外界對其營運失速的憂慮,但公司過去一年風波不斷,且接連失去多位中高階主管,這家牽動眾多台商供應鏈、在業界動見觀瞻的龍頭車廠,要步上穩定獲利之路,前景仍十分艱鉅。

【9】被動元件股「造山運動」  國巨四個月股價跌千元

「你有買國巨嗎?」受市場缺貨影響,今年由龍頭大廠國巨帶頭,國內被動元件股盡皆上演噴出行情,是今年萬點行情最驚人的代表作。

 

飆股之首自然是國巨,自去年底股價約350元起漲,不過半年竟然已衝破1300元大關,幾乎翻了四倍之多;其他如華新科自100元左右漲到491.5元,讓投資人為之瘋狂。

然而好景不常,隨著國巨大股東申報轉讓鉅額持股,國巨股價開始反轉跳水,短短四個月內,國巨股價竟整整跌掉1千元、最低跌至292元,華新科也跌至119元,跌幅都達7成左右。隨著科技類股普遍陷入「度小月」氛圍,搶進被動元件卻遭套牢的散戶們要如何脫困,恐怕還得煩惱一陣子。

【10】公司法修法,衝擊企業經營

7月初,立法院三讀通過《公司法》修正條文,這次十餘年來最大規模的修訂,對國內企業的公司治理、接班傳承、大股東、經營彈性等方面影響深遠,被公認為是一次根本性的變革。

對資本市場而言,衝擊最大者莫過於股東會的舉行權限。以往經營權之爭常由現任經營團隊獲勝,是因為董事會握有否決外部股東請求召開股東臨時會的權力,即使外部股東向經濟部商業司申請召開股東臨時會,主管機管也時有否決之議。

但在修法後,《公司法》第173之1條規定,除了董事會、監察人有權召集股東臨時會,持股過半之股東亦有權自行召開股東臨時會;此外,新制也取消了以往倍受詬病的董事會實質審查權,未來董事、監事候選人只須敘明符合資格,外部股東所提名人選不得任意被取消,也大幅提高了外部股東參與治理公司的保障程度。影響所及,包括大同等企業的股權爭奪戰,都可能因公司法新制改變戰局,未來左右市場生態的情況,仍將繼續發酵。

文章出處:  https://www.storm.mg/article/743160